「為什麼孩子努力讀書卻記不起來?」— 從腦神經學揭開學習的祕密
你好,我是Vans老師!
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,先別急著貼上「不夠努力」的標籤喔!
你可能會問 : 「那究竟孩子是出了什麼問題?」
沒關係,讓我來帶領各位一起了解這背後可能的原因!
一、孩子考不好,不代表他沒讀書
Vans老師知道考試的重要性,
就像量體溫一樣,是一種檢查學習狀況的工具。
但很多家長心裡都會嘀咕:
「我明明看孩子有在念書啊,為什麼成績就是不好?」
也許你也曾聽孩子這樣說過上面這句話。
很多時候,孩子其實很努力準備了,
但一走進考場,腦袋就突然空白。
這種情況,不代表孩子沒讀書!
而是讀進去的東西,在需要用的時候找不到「連結的路」。
二、記不住的背後,是大腦的「連結」出問題
讓我們為這個問題做個比喻,
好比你整理房間,將所有讀過的書整理到書架上,
整理好後,突然間你想起一本書,打算要從書架上找出那本書。
你明明知道有放,但一時之間就是找不到在那一格。
當我們發現孩子「記不得」時,第一反應常常是要他「重複再多念一點」
但真正關鍵,其實是他們腦中的資訊傳遞路徑出了問題。
換句話說,不是記太少,而是讀進去的東西,找不到出口被喚起。
三、認識學習的主角:大腦裡的神經元!
讓我們來退一步,從大腦裡最基本的生物細胞 — 神經元 開始理解學習。
講出來或許你會感到驚訝,
我們大腦裡竟然有超過 860 億個神經元!
當孩子主動專心地學習一件事,這些神經元就會建立連結,
建立連結後,得以讓訊號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,互相溝通,
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想法,也是學習的基礎。
四、連結越多,記憶越穩!
一旦神經元常常互相「合作」,連結就會變得更深更穩定,形成強化的記憶網絡。
這樣的學習成果會讓孩子在考試時更容易回想起所學內容,不再「腦袋一片空白」。
我們在教學中稱這樣的學習過程為「學起來,連起來!」
這不只是口號,而是真正來自大腦科學的學習原則喔!
敬請期待下一集:記憶的兩大類型
今天Vans老師先帶大家認識了神經元與學習的關係,
下一篇我們將一起揭開「學起來,連起來」背後的重要主角:工作記憶 和 長期記憶!
想知道怎麼幫助孩子把短暫記憶「轉換」成不會忘的好記憶嗎?
敬請期待下一集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