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被說「你的畫好醜喔!」他能怎麼回?
哈囉~我是 Vans 老師!
某天,我帶女兒 Inez 去上畫畫課。
她開心地展示作品時,
旁邊的小朋友突然說了一句:
「你的畫好醜喔!」
Inez 一愣,眼神閃過委屈,沒有回嘴。
她轉頭看我,眼神像是在問:
「爸爸,我現在該怎麼辦?」
那一刻,我沒有立刻替她說話,而是蹲下問她:「妳覺得他這樣說,讓妳什麼感覺?」
她小聲回答:「有點難過…」
我告訴她:「生氣沒關係喔,表示妳在意這幅畫。
妳可以告訴他,這是我用心畫的,我喜歡它! 」
那天,我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情緒反應,
而是她第一次練習用話語回應,而不是反擊。
孩子的正向人際力,不是教出來的,
而是從一次次互動中,慢慢長出來的。
正向人際力不是天生的
孩子上幼兒園後,正式踏進群體生活。
這個階段,他們學著表達、輪流、合作,
也第一次面對「衝突」。
而這些「如何相處」的能力,沒有天生就會。
它需要大人的陪伴與引導,一次次練習,
慢慢長出人際力。
「勇敢表達」不等於「反擊」
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吃虧,會教他:
「不要讓人欺負,要學會反擊!」
這樣的出發點是保護,但若少了「正向對話」的練習,孩子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,
在語言裡藏起刺,或用反擊取代理解。
教孩子溫柔而有界線地回應
情境一:被說「你的畫好醜喔!」
我們可以教孩子這樣回答:
「這是我用心畫的,我覺得很美!」
「這是我的創意,有我的故事!」
👉 引導重點:
幫助孩子表達自己,而不是反擊對方。
情境二:我的孩子說別人「好醜」
可以引導他說:
「你的畫跟我的不一樣耶!」
「我覺得你的畫很特別! 」
👉 引導重點:
學會尊重與欣賞差異。
父母的語言,是孩子人際力的鏡子
當孩子學會「表達但不攻擊」,
他會變得更有自信,也更能在群體中被理解。
這樣的孩子,不容易被傷,也不容易傷人。
讓孩子練習「溫柔但有力量」的對話
人際互動的練習,不只是教孩子「說對的話」,
更是教他如何看見他人、理解情緒、勇敢表達。
讓我們陪孩子一起練習 溫柔但有力量的對話。
這,也是孩子在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份超能力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