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孩子的重複行為! 陪伴一起找到內心的穩定!


哈囉~我是 Vans 老師

爸爸媽媽有沒有曾經納悶過:

為什麼孩子總是堅持坐在同一個位置?

當晚上要念故事書時,為什麼孩子可以一遍又一遍請你讀同一本書、或看同一部影片,而樂此不疲呢?

這裡正好有一段經驗可以分享!


對重複行為產生好奇

在某次為期一週,共8位學生的 Scratch 課程裡,

因為希望學生不受場地拘束,能夠自在地學習

制定了「只要以不影響別人為前提,桌椅可以自由移動」。

所以每次上課,學生們一進教室,

總會興奮地推著桌椅,挑選自己今天所謂的「幸運位置」!

但上了兩三堂課後,我注意到一件特別的事:

有一位學生,無論如何,總是會坐在同一個位置。

那個位置,離中央大螢幕有些偏遠,

更不是大家爭相搶佔的熱門座位。

只要一進門,他都會默默把桌椅推到那裡,

然後安靜坐下來,打開電腦。

這重複的行為勾起我的好奇,

一方面覺得那個位置的視角似乎對他不友善,

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與大家有更多互動,

下定決心要好好了解這行為背後的原因!


經驗連結帶來感悟

於是有一天,下課後我就問他:

「這個位置讓你還舒適嗎?」

他的回答簡單卻深刻:「恩! 因為這裡很安全!」

這句話,瞬間將帶女兒經驗連結在一起而帶來感悟。

原來,當初孩子在睡前,

總希望我們反覆翻閱同一本故事書、

或是從學校回到家後,堅持坐在沙發同一個位置後,

才會分享比較多學校的事情。

這些看似固執或重複的行為,其實是一種心理自我調節的方式。

當孩子面對快速變化、難以預測且陌生的世界環境時

他們會透過重複熟悉的行為來降低不確定性。


陪伴孩子建立安全堡壘!

這些「小小的日常儀式」

能給孩子帶來掌控感和心理上的安定,

就像為自己築起一座安全的小堡壘。

在那個熟悉的位置、翻閱那本熟悉的書裡,他們得以暫時安心

爸爸媽媽能做的,就是給予理解並陪伴在旁,

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內心穩定的節奏!

Next
Next

第一次幫孩子選程式才藝課?父母最常問的3個問題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