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記憶大解密:認識大腦接收知識的第一道門
哈囉~我是 Vans 老師!
在顛覆教學系列#2 的文章中,
我們聊到了長期記憶是如何在「學起來,連起來!」中扮演關鍵的角色。
今天,我要帶大家一起認識,
另一位同樣不可或缺的主角:工作記憶!
這可是孩子在學習當下,「接住知識」的第一道關卡喔!
一、工作記憶是什麼?跟長期記憶有什麼不同?
你可能會想,工作記憶?那是什麼?跟長期記憶有關嗎?
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!
長期記憶負責儲存我們想長久記住的事,
而工作記憶,則是幫我們在短時間內暫時接住訊息的地方,
好讓當前專注的事得以完成。
簡單說,
它就像是我們大腦的「快取記憶」,
專門應付剛發生、馬上需要處理的資訊。
二、拋球遊戲看懂孩子怎麼「接知識」
讓我們來一個有趣的比喻。
想像一下,一場闖關活動中,有兩位參加者排成一列:
第一位不斷地把球拋向第二位
第二位接到球後,必須把它放進後方的籃子才能得分
這個場景,其實就像課堂上的學習過程:
老師=第一位拋球者(傳遞知識)
學生的雙手=工作記憶(暫時接住)
後方的籃子=長期記憶(永久保存)
一開始老師拋得慢,學生能接得穩、放得好;
但一旦拋球變快、內容變複雜,學生就開始漏接。
這些「漏接的球」就是那些他明明有聽,但卻沒記住的知識點。
三、短期記憶在大腦哪裡運作?
你可能會問:「那這個短期記憶,是大腦的哪個部分在負責呢?」
答案是:前額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。
這個區域位在我們額頭後方,正是處理邏輯、思考與決策的大本營。
資訊進來時,會先由這個前線大將 — 工作記憶接手,
之後再傳到大腦後方的長期記憶存區。
四、我們的短期記憶只能「接兩顆球」嗎?
記得我們前面用「雙手接球」來比喻短期記憶嗎?
這裡你可能會好奇:
難道我們一次只能處理兩樣資訊?不能多一點嗎?
一般從8歲兒童到15歲青少年的工作記憶數量,平均約落在3到4項左右,
所以可千萬別高估自己在多重任務下的工作效率喔!
孩子是不是可以靠練習、提升數量呢?
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!
關於短期記憶的容量與訓練方式,這裡先賣個關子,
往後會帶領你深入分享~
敬請期待下一集:小心! 別讓孩子掉入工作記憶的陷阱!
今天,我們一起認識了學習過程中的第一道門:「短期記憶」。
它就像孩子「接知識的雙手」,如果接得好,才有機會放進「長期記憶的籃子」裡。
接下來,我們會繼續探索這雙手的潛能、限制與訓練方法,
幫助孩子在學習的球場上越來越穩!
敬請期待下一集唷!